读《戊戌话邮》
作者:尹浩洋2019-03-01
     一本新书的最高境界,是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憾和新颖的启迪;而最低标准的“一本好书”,则至少要给读者新知识的传授或阅读的快乐。
    《丙申话邮》《丁酉话邮》出版后,同题材的《戊戌话邮》还能有什么震憾和启迪?这个“生肖系列”进入了第三本,“三”说明它真正形成了自己的一个独特系列。
    翻阅《戊戌话邮》,看到了一批熟悉的不熟悉的作者名单。而他们的笔下,无一例外的是中国人丰富多采、趣味横生的集邮生活:从陈志玉的《一波三折的戊戌跨洋邮件》,到符民参的《看他人模狗样的》;从顾国晨的《狗年这些事》,到胡亮的《狗年邮事》;从林轩的《戊戌年狗票自制封的回忆》,到刘宏起的《狗年忆邮集》;从毛友直的《三个人和狗的故事》,到喻金刚的《为妻送狗》……在这些风格继承了前两本“生肖系列”的集邮故事讲述中,你看到的,不是某些人经常哀叹的“中国集邮没有前途”“集邮人现在生活困顿牢骚满腹”“中国集邮必将死路一条”的言论。你看到的,是集邮人的乐趣,是集邮人的感悟,是集邮人的收获,是集邮人的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”的美好心态和境界!
    《戊戌话邮》也是中国集邮圈子中“文人墨客”的“欢乐聚集”。
    “文以载道”是每个中国文人的追求,而“著作等身”则是每一个喜欢舞文弄墨之人的理想。所以不光集邮界,喜好写作的人在各个领域都大量存在。集邮界更需要交流,而交流更需要探讨,探讨就更需要写作。爱好写作的集邮人比任何领域的人都多。而连续出版的“生肖系列”就给写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磁场。葛建亚、李毅民、刘红的“诗词曲三剑客”相会于此自不必多说,周治华、林轩、喻金刚、杨照东、王威、束建德、阮全三、仇光全、李锦林、郭服勤、黄定远、韩红军、符民参等一批大家耳熟能详的邮文作者固然让读者为之心动,衣鸣鹤等一批“中生代”“邮文写作者”也积极参与了本书的写作。而更令人高兴的是笔者熟悉的一些年轻邮人如张吉蔚、夏照强、胡亮、李兵等也进入了此书作者的行列:这些不光是年轻的名字,他们代表的是充满朝气和力量充满推动力的中国集邮文化的传承。而作者层面中体现出的“老中青咸集”“各阶层汇合”的特点,更是让我们对生肖文化的宣传、发扬、光大有了更坚定的信心。
    《戊戌话邮》带个我们的最大享受,是读者可以充分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,享受传统文化中独有的生肖文化浸润、熏陶的乐趣。正如周治华先生在本书《前言》部分所描述的,中国生肖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,集邮活动中可以表现出、阐述出、探索出的生肖文化知识、理念可以说触手皆是。而这本书从内容上给我们“不忘初心”地做了画卷式的展示。范征南的《吼山典故》、付心诚的《邮票上的猎犬》、顾彭龄的《戊戌狗年该从哪天开始》、何鸿标的《外国戊戌狗年邮票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》、汪海清的 《说十二生肖甲骨文汉字》、辛连安的《古诗人说狗》、翟翰的《我国最早的“犬邮”》、张佩尚的《“泥狗狗”的文化涵义》、曾培鑫的 《“岁尾单春”与“戌年戌月戌日戌时”》等文章,或引经据典,或娓娓道来,或由此及彼,或追溯源头,给读者们提供了一幅又一幅的生肖文化画卷,让读者们读来有趣,读来有知,读来有悟,读来有益,真正做到了好书应有的“开卷有益”。
    当然,《戊戌话邮》也存在一些不足,从内容上一些文章的写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:从选材的角度,到文章结构的严谨,再到佐证材料的扎实,甚至一些文章的立意,都有很大的提升、改善、推敲空间。